您的位置: 首页 >质监投诉>详细内容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前进杂志 发布时间:2023-08-18 浏览次数: 【字体: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梁艳萍

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山西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紧抓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对标世界一流,深挖资源优势,做强特色品牌,提出了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区三地”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两个转型、文旅先行”的生动实践,是推进山西国际化的具体举措。

围绕如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笔者立足晋中,放眼全省,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和进阶方略,希望以晋中一域带动全省上下,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篇章。

一、“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特征

(一)什么是“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学术层面讲,“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尚没有广为接受的概念界定和技术性定义,也没有如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那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以评定,或如世界人居奖、奥斯卡奖那样由公认的基金会或者非政府组织评审并有相对应的指标。

文旅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城市等为依托,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此作了延伸,要求“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我省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山西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三个具有深刻内涵词语的有机整合。

“国际知名”代表着宏观格局与事物发展的目标层级,体现着意欲达到的目标,蕴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在影响上具有国际知名度。要求从全球视域出发,用世界语言、国际眼光、国际范式被潜在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接受并产生旅游动机,形成旅游消费。二是在旅游服务上要具有国际水准。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代表着具有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和山西特色,服务上就要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水准。

“文化旅游”代表着本质属性与显性特征,阐明了山西旅游的长板、强项就是文化与旅游的天然耦合,是极具文化性、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目的地”代表着空间属性和文化旅游的物质载体,它通常是拥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硬软件设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概言之,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中的“国际知名”是发展目标,“文化旅游”是内涵主题,“目的地”是空间区域。由此,可将“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界定为“具备吸引国际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提供国际游客普遍接受的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能够吸引国际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继而达到游客满意的特定区域”。

(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件

1.优质的旅游基础设施。即:有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有高品质的绿化系统,有各国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活动必备的国际化的目的地标识,有完善的旅游紧急救助救援体系,提供可靠的旅游安全保障。

2.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高品位、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基础,是依托一流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交通、住宿、游览、餐饮、娱乐、购物、结算、中介服务等“一条龙”产品的品质和便利程度,是国际化的实质。

3.便捷的出入境程序。面对国际旅游市场,口岸设施现代化、出入境手续方便是关键。出入境手续应该按国际通行的方式,对主要客源国的旅游者实行旅游签证和在一定时间内免签,同时应努力方便中转客人做短暂停留。

4.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散客在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判断该目的地国际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是: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旅游咨询中心直接为散客服务,必须有更加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对旅游者开放,在保证国家机密不外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方便旅游者查询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新闻等方面的信息。

5.国际化的会议场馆。能否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是文化旅游业发达成熟与否的表现。举办数量是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交流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6.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依赖于对该目的地旅游形象的认知水平,并受其所掌握的旅游信息的影响。

7.友好文明的旅游氛围。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条件。其中,硬环境包括目的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筑空间环境以及功能结构;软环境即友好的市民、文明的举止、清洁的环境、安全轻松的旅游氛围等。

8.现代化的预订和结算方式。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已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完全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需要。

9.高效科学的旅游管理体系。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须建立高效科学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旅游业管理体系。该体系由三个层级组成:政策法规、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管理合力。规范化、科学化是旅游业良性竞争的有力保障,也是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分析

(一)背景和形势分析

从国际国内看,持续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UNWTO)发布信息,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较2019年下降 80.5%,亚太地区受害最严重,同期下降 95.3%。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认为,全球国际旅游恢复到 2019 年水平要到 2024 年。但随着整体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文旅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以太原市为例,2023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548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48.4%,主要景区门票(营业)收入4377.06万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551%,荣登携程“五一”全国最强周边游“吸金力”前十榜单。

从机遇挑战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推进长城、黄河等国家公园建设”“深入挖掘和利用中部地区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响文化和旅游品牌”,山西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太行山旅游业发展的叠加地,必须抢抓这一重要的战略窗口机遇。

从全省情况看,近年来,山西始终朝着“由能源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方向努力,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全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总要求和根本遵循。在周边省份如陕西、河南等地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下,破解瓶颈问题,加速转型发展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基础和优势分析

1.丰富的基础资源优势。山西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53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内拥有最多的省份)。现存古建2.8万处,元以前木构古建筑遗存495座,占全国总数580座的85%。此外,还有10家5A级景区,10处国家地质公园,19处国家湿地公园,26处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资源的种类之多、维度之大、品类之全,在国内首屈一指,跨度包括了古城大院、名山大川、宗教艺术、边关城防、红色遗址、民俗文化等,称得上是顶级存在。

2.独特的历史人文优势。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发展一脉相承,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黄土高原的农耕文化和近代晋商文化在这里相容共生,形成农工并举、商儒结合、乐武相济、多元复合的独特人文。拥有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尧、晋文公重耳、霍去病、王维、司马光等名人辈出;有300年盐路、200年茶路、100年票路锻造出的独具特色的晋商精神,有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太行精神,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有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拥有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老陈醋、中国四大漆器之一的平遥推光漆器,以晋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大槐树为代表的寻根祭祖文化、以面塑、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文化、以刀削面为代表的面食文化,无不彰显山西文化底蕴的厚重。

3.雄厚的自身比较优势。当今的山西,转型发展的步履无比坚定,今年4月13日的全省招商引资大会指出,山西至少有八个方面的比较优势:能源资源优势,原材料产业优势,文旅康养资源优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开发区和专业镇的集聚优势,要素成本优势,算力资源优势,政策红利优势。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中部地区”,加速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时,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政务服务、信用建设和人文法治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公平公正、无差别、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文明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投资创业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蓬勃的文旅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山西积极响应号召,依托自有优势,逐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确立文化强省战略,文化旅游业正在迅猛成长,已成为山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2019年春节假期,山西文化旅游取得开门红,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66.61万人次,同比增长29.3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7%。

(三)短板与差距分析

1.发展的思维格局不够大。文旅经济不仅仅是单一旅游行业的事,在全域旅游的国家战略指导下,文旅产业带动了“食住行游购娱”的全发展链条,然而,山西文旅资源丰富,但也容易让人患上“资源依赖症”,缺乏经济思维,缺乏大格局思维,容易产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懈怠局面,不注重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和软环境打造等问题,这种长期以来的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等待意识,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心态,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井底思维,造成了人们对市场机遇的敏感性和外部市场的感知度降低,在变化的市场经济中迷失了自己,这是与周边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也是制约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2.综合实力还不够强。总体来看,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特别是旅游经济实力亟待增强,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不少差距。以山西和陕西为例,山西国宝级文保单位数量全国第一,仅仅运城市就有国保文物102处,而西安只有58处。从旅游数据看,2019年五一假期,山西共接待游客3984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84亿元,陕西共接待游客4100万人次,旅游收入197亿元;2023年“五一”假期,太原市共接待游客548万人次,旅游收入8611万元,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330万人次,旅游收入107亿元。

3.文旅产品国际吸引力有限。山西在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非遗产品的旅游化利用、文旅融合的深度、广度、黏合度上还不到位,使得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利用还不够。绝大多数景区仍是传统的观光产品、单一的“门票经济”,缺乏能留人、高附加值的休闲度假产品。康养旅游、会展旅游、休闲度假尚停留在初级阶段,科技赋能的旅游产品还不多。

4.文化旅游国际性氛围不浓。国际性文化氛围包括语言环境、国际旅游要素、市民综合素质、运行国际惯例等。民航方面,我省通航城市和国际航线偏少。以2019年数据为例,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拥有通航城市84个,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2条。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航城市208个,其中国际(地区)航线64条。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通航城市116个,其中国际(地区)航线27条。国际航线和通航城市不足,导致直达山西的入境游客占比仅为5%;对外交通标识方面,旅游景区景点标识标牌还不规范,今年5月,东方甄选团队来到山西,俞敏洪老师就指出了五台山景区的英文标识标牌内容有误;节点城市乡村主客交流互动能力方面,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服务水平方面还需要提升改进;国际交流平台打造方面,除每年一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形成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交流活动平台。

5.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不健全。从2023年“五一”小长假的反响来看,山西旅游被吐槽最多的不是旅游资源本身,而是旅游的综合配套服务不够。旅行中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盘,体验项目是加分项,文化深耕是着力点。山西直到2021年才实现市市通动车,与周边陕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等省份之间还有一些断头路未打通,受煤炭出省通行影响,一些国省道路上环境污染、路况坑洼,与西藏、新疆近年来自驾游精品路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省内精品旅游路线依然以“五大平乔”为主,新秀景区吸引力不足;景区文化体验附加值不够,夜游经济吸引力不强,人文古建重“看守”不重“活化”,古城大院同质化竞争严重,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细节服务不到位,当地居民的参与感,主客共享服务,友好环境氛围营造,对游客的特色化、人文化服务方面是普遍短板,特别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特色餐厅少,能提供基本的外语服务的商家店铺不多,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必须补齐短板,才能为山西打造一波属于自己的高光流量。

三、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进阶方略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围绕坚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的底线,锚定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引领区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推动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文旅新篇章。

坚持国际导向。巧用、善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点带面、引领全省、国内驰名、影响世界。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实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域发展。文旅一体、景城一体、城乡一体、产城一体,以核心景区创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全域旅游发展助力全省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坚持主客共享。尊重游客与服务市民并举,推进全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与高品质生活共同发展。

(二)目标定位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实效”的目标要求,通过基础提升、服务提质、科技赋能、场景革命等,到2023年底,支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政策矩阵基本形成;到2025年,文旅市场主体倍增,数字文旅有新突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升;力争到2027年,全省全面建成国际知名晋商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000元,文旅市场主体倍增、规模过万亿,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升,文旅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进阶方略

1.做强首位度产品,吸引国际游客。世界遗产,被认为是“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而属于世界遗产范畴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它保存的是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在国际上具有普遍而又极高的识别度和认可水平。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是山西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是最具有国际性的旅游吸引物、是山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最重要依托和底气所在,是最需要率先打造的首位度旅游产品。依托三个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对标“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消费集聚区”等相关标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以港澳台和东南亚、日韩等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遗产活化、空间拓展、景城互动、古今相称、不夜悠游以及公共文化数字化六大方面,深层次挖掘文化遗产内涵与历史人文价值,在重点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演艺类文化活动,重点发展文化遗产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2.做优旅游集散中心,承接国际游客。建设高品质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国际化、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显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如巴黎、伦敦、东京、日内瓦、慕尼黑、威尼斯、纽约、鹿特丹等,都建有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自助旅游者提供短线旅游的集散服务中心,在这里整合各旅游要素,搭配旅游销售平台,游客可以在集散中心任意选择、自主安排旅游行程,发送旅游班车,方便游客出行。对标世界一流旅游名城,在太原建立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在晋中、大同、忻州、临汾、运城等地构建二级旅游集散中心,着力从完善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配套水平、塑造旅游城市形象、营造友好国际旅游氛围等方面下功夫,各地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强力塑造世界级旅游品牌,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服务综合体,力争将以上节点城市建设成为促进旅游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世界门户”,增进世界了解中国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窗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宜游”与“宜居宜业”融合统一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3.做精国际旅游服务,款待国际游客。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有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重要的国际门户功能。省委、省政府加强与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沟通协调,加密武宿机场的国际航线数量,重点开通太原飞往迪拜、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直航航班,为国际游客进出山西提供便捷的条件,放大山西主要口岸对主要客源地国家或地区实行72小时/144小时免签和落地签政策,完善机场中转旅游服务体系;具有全球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主客共享的服务空间,旅游咨询、集散体系、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旅游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应具有很高的国际旅游者使用便利度,且旅游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旅游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达到国际标准、符合国际游客消费习惯的旅游接待设施,并不断提升其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国际旅游购物离境退税和便捷支付体系,在太原、大同和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地建设旅游购物(离境退税)商店,逐步实现外币银行卡刷卡消费和国际移动手机支付;支持平遥古城、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发展“智慧景区”等新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4.做准国际旅游营销,招来国际游客。聚焦国际主要客源市场,分层次成系列开展山西“国际范”旅游产品营销。借力文旅部在海外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和境外的旅游营销中心,开展常态化文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国际机构、民间友好组织的双向文化旅游交流,搭建政府和市场间的对外交流平台,扩大双向旅游规模;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组建旅游营销中心,在中国港澳台以及日美澳法、韩国、新加坡、英国、德国等主要入境游客源地和境外直航城市、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逐步设立山西旅游海外体验中心;建立全媒体旅游宣传营销模式,利用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国际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做好旅游线上推广。

5.做大国际旅游项目,引导国际游客。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围绕旅游重点项目、旅游产业投资,完善项目招引建设、评价考核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旅游项目的包装力度,以融合创新为理念,高起点、高质量打造一批国际化、特色化、文创化、精品化的旅游项目,做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存量”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建设和落地运营一批国际水准的野奢度假酒店,酒店品质明显高于传统的“六星级酒店”“七星级酒店”以及承接高端专业会展的国际会议中心等具有世界号召力的精品旅游项目,奠定坚实的旅游产业基础支撑,形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增量”发展;做大做强国际化龙头旅游企业,鼓励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整合内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资产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实现全产业链经营。

6.做深国际旅游文化工程,感召国际游客。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元素的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是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前提和基础。其中,文化资源作为目的地的灵魂,是体现目的地价值魅力、彰显目的地个性特色的关键,需要深入挖掘和展示本土文化内涵、彰显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浓郁文化氛围和国际化特质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文化生活场景。从山西来讲,最具有国际吸引力潜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就是特色鲜明的晋文化,主要有晋商文化、石窟文化、宗教文化、古建文化、关公忠义文化和黄河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进一步挖掘晋商文化的特色内涵,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为国际游客展示晋商精神的普适性;创新平遥国际摄影大赛的举办形式,采用国际游客普遍接受的表现形式与生活场景达到吸引国际游客的目的;进一步打造山西名人艺术文化街区,举办国际艺术文化节、国际民俗节活动;深入挖掘山西餐饮文化内涵,通过对标米其林餐厅、美团黑珍珠餐厅等国内外顶级餐饮标准,打造具有国际化表征的山西餐饮文化品牌,增强感召力。

紧抓夜经济发展趋势,打好夜经济发展三张王牌:技术、文化、品牌,做强首批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晋中市《又见平遥》文化产业园,以及第二批入选的太原市钟楼步行街、太原市太原古县城、晋中市平遥古城、忻州市忻州古城,重点打造一批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夜间消费娱乐项目。

7.做快推动数字文旅产业,拥抱国际互联网+新时代。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打通数据孤岛,让文物资源、文旅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顺应现代游客对场景化旅游消费的新需求,大力推动元宇宙与文旅深度融合,从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入手,驱动其从点到线、到面、再到多元立体空间的构建,利用消费群体对非接触式旅游的潜在需求提前“种草”,打造全新的景区沉浸式数字虚拟旅游自然生态空间、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文化演艺空间、数字化纪念品等新空间旅游产品,创新全新的旅游视角,通过数字建模与虚拟引擎技术,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旅游出行体验。关注产业与消费应用的现实需求,积极推进将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散客服务、智慧化的乡村旅游、光影技术夜间旅游,迎来更多商机。同时以“智慧政务、服务公众、监管市场、体验互动”为目标,努力促进文旅业管理、服务、营销等方面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晋商故里家国晋中”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地一域可建成,省级层面要强化顶层设计、高位予以推动,重点要抓好政策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形成领导有力、组织有序、统筹有方、推进有效的工作格局。

(二)优化政策环境,提供要素保障。持续完善省级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树立世界眼光,提升发展定位,突出特色多元。土地政策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优先保障重点旅游景区和省、市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用地。财税政策方面,设立文化、旅游和文物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旅游和文物发展事业支出。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项目融资授信,特别是为重点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新业态开发开辟融资通道、提供低息贷款。招商政策方面,采取特许经营权转让、业务拓展、投资入股、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全市旅游开发建设,推动设立以政府注资发起、社会募资参与、专业机构管理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更多大型优强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吸引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落户。

(三)悬赏攻坚,揭榜挂帅。实施文旅产业“揭榜挂帅”制度,由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重金悬赏开展项目联合攻关,不断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切实解决制约我省文旅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探索“山西出题,全国解答”的人才攻坚项目“悬赏制”模式。对揭榜者不设门槛,不论出身,选贤举能,优者“揭榜”。全力做好揭榜、评榜以及财政资金支持等服务保障工作,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四)创优服务,强化宣传。文旅行业的竞争最终归结于游客的体验感,要在需求上精准发力,深研市场消费需求,全链条创优文旅产业软硬件服务水平;要全方位、高密度、高频次开展宣传推广,在国际游客面前讲好中国故事,在国内游客面前树好山西形象,为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系晋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